汉语词典 > 词语

汉语词语拼音 汉语解释

包子
拼音: bāo zi

注音: ㄅㄠ ㄗˇ

词性: 名词

结构: 其他

bao拼音的词语 zi拼音的词语

词语解释

包子bāozi

[steamed stuffed bun] 用圆形发面皮包馅蒸成的食品

引证解释

⒈ 用面做皮,用菜、肉或糖等做馅儿包成的一种食品。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饮食果子》:“诸般蜜煎香药……更外卖软羊诸色包子。”
清褚人穫《坚瓠秘集·饱生众疾》:“王龙图晳,造食物至精细,食不尽一盂,食包子不过一、二枚。”
丁玲《压碎的心》:“那些兵就跑来抱他,买包子给他吃,又把他引到上房去。”

⒉ 皇帝赏赐给臣下的银钱封包。

宋蔡絛《铁围山丛谈》卷四:“祖宗故事,诞育皇子、公主,每侈其庆,则有浴儿包子,并賫巨臣戚里。包子者,皆金银大小钱,金粟、涂金果、犀玉钱、犀玉方胜之属。”
宋朱彧《萍洲可谈》卷一:“近岁帝子蕃衍,宫闈每有庆事,赐大臣包子,银绢各数千匹两。”
清俞樾《茶香室三钞·金珠包子》:“宫中出包子以赐臣下,其中皆金珠也。”

⒊ 冶炼金属时盛金属溶液的器具。

巴金《一场挽救生命的战斗》:“晚上他常常在梦中叫起来:‘铁水!铁水!包子放下一点,行车靠过来!’他好像就在转炉旁边指挥工作一样。”

国语词典

用面皮包馅,蒸熟可吃的食品。

如:「肉包子」、「菜包子」。

网络解释

包子 (中国传统食品)

包子(steamed stuffed bun)是一种古老的传统面食,一般由面包裹着馅,主要制作材料有面粉和馅,起源于四川。相传由三国时期诸葛亮发明(距今1800多年)。包子这个名称的使用则始于宋代,《燕翼诒谋录》:“仁宗诞日,赐羣臣包子。”包子后注曰:“即馒头别名”。馒头之有馅者,北人谓之包子(意思是说馒头没有馅,包子有馅)。包子一般是用面粉发酵做成的,大小依据馅心的大小有所不同,最小的可以称作小笼包,其他依次为中包、大包。常用馅心为猪肉、羊肉、牛肉、粉条、香菇、豆沙、芹菜、茄子、包菜、韭菜、豆腐、木耳、干菜肉、蛋黄、芝麻等。

包子 (词语概念)

包子,指用发面皮包馅蒸成的食品。见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饮食果子》:“诸般蜜煎香药……更外卖软羊诸色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