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 词语

汉语词语拼音 汉语解释

北庭
拼音: běi tíng

注音: ㄅㄟˇ ㄊ一ㄥˊ

词性:

结构: 其他

bei拼音的词语 ting拼音的词语

词语解释

1.汉时称北匈奴居住的地方。
2.唐时称西域为「北庭」,设北庭都护府。
3.唐方镇名。
4.指燕京。
5.泛指塞北少数民族所统治之地。6.指汉代北单于所统治之地。

引证解释

⒈ 指汉代北单于所统治之地。

《后汉书·南匈奴传》:“南单于復上求灭北庭。”

⒉ 泛指塞北少数民族所统治之地。

宋陆游《记九月三十日夜半梦》诗:“东阁羣英鸣佩集,北庭大战捷旗来。”
明都穆《都公谈纂》卷下:“景泰间, 广陵伯刘安守大同,郭登为参将,时英宗在北廷。”
清孙枝蔚《春晚》诗:“送春画阁如南浦,缺雨良苗似北庭。”

⒊ 唐方镇名。属陇右道。以其治所在北庭都护府,节度使例兼北庭都护,故通称北庭。辖西北伊、西、庭三州及北庭都护府境内诸军镇、守捉。其地后入回纥,继入吐蕃。

唐杜甫《近闻》诗:“崆峒五原亦无事,北庭数有关中使。”
清吴伟业《送陇右道吴赞皇之任》诗:“移檄北庭收属国,閲兵西海取封侯。”

⒋ 指燕京。即今北京市。元建都燕京,时汉人称之为北庭。

宋文天祥《正气歌序》:“余囚北庭,坐一土室。”

国语词典

汉时称北匈奴居住的地方。后泛称北方夷狄之地。

网络解释

北庭

唐玄宗先天元年(公元712年)始设,辖境在伊州以西,故称伊西(伊州地处瓜州(今甘肃安西东南)、沙州(今甘肃敦煌县城西)与西州之间);治所在北庭都护府,节度使例兼北庭都护,故通称北庭,亦称伊西北庭。统辖伊、西、庭三州以及北庭都护府境内诸军镇、守拙。开元后与碛西四镇节度使时分时合。贞元六年(公元790年)地入吐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