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 词语

汉语词语拼音 汉语解释

比喻
拼音: bǐ yù

注音: ㄅ一ˇ ㄩˋ

词性: 名词|动词

结构: 其他

bi拼音的词语 yu拼音的词语

词语解释

比喻bǐyù

[allegory;comparison;metaphor;figure of speech] 一种修辞方式,即打比方,用某些有类似特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某一事物

引证解释

⒈ 打比方。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明的事物。

《汉书·师丹传》:“天下一统,而称引亡秦以为比喻,詿误圣朝,非所宜言,大不道。”
元无名氏《小尉迟》第一折:“[正末云]小将军,你和他廝杀呵,有个比喻。[ 刘无敌云]将何比喻?[正末唱]你恰便似病羊儿逢着大虫。”
巴金《春天里的秋天》二:“你的比喻不对!男人是不能够拿花来比的。”

⒉ 修辞学上的辞格之一。也叫“譬喻”。即以甲事物来比拟乙事物。它在形式上,具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三个成分。因这三个成分的异同和隐现,比喻可分为明喻、隐喻(暗喻)和借喻三类。

国语词典

将两种相似的事物相比,使得所说的话或所写的文章具体生动,容易了解,富有形象化。例如吝啬的人,可用铁公鸡来比喻其一毛不拔。

网络解释

比喻

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也叫“譬喻”、“打比方”,中国古代称为“比”、或者“譬(辟)。著名文学理论家乔纳森·卡勒为比喻下的定义:比喻是认知的一种基本方式,通过把一种事物看成另一种事物而认识了它。也就是说找到甲事物和乙事物的共同点,发现甲事物暗含在乙事物身上不为人所熟知的特征,而对甲事物有一个不同于往常的重新的认识。依据描写或说明的方式比喻可分为“明喻(直喻)”、“暗喻(隐喻)”、“类喻”、“借喻”、“对喻”、‘博喻”、"简喻”、“详喻”、‘引喻”、“虚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