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 词语

汉语词语拼音 汉语解释

书记
拼音: shū jì

注音: ㄕㄨ ㄐ一ˋ

词性: 名词

结构: 其他

shu拼音的词语 ji拼音的词语

词语解释

[ shū jì ] :

1.旧称从事文书工作的人。

2.党、团等各级组织的主要负责人。

3.指书籍。

4.书信。

5.在罗马帝国时期具有一些公证人权力的公证人。


[ shū ji ] :

=1.旧称从事文书工作的人。

2.党、团等各级组织的主要负责人。

3.指书籍。

4.书信。

5.在罗马帝国时期具有一些公证人权力的公证人。#####


引证解释

⒈ 指文字、书籍、文章等。

《史记·大宛列传》:“安息在大月氏西,可数千里……画革旁行,以为书记。”
《东观汉记·梁鸿传》:“鸿常闭户吟咏书记,遂潜思著书十餘篇。”
《后汉书·应劭传》:“时始迁都于许,旧章堙没,书记罕存。”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诫兵》:“颜氏之先,本乎邹鲁,或分入齐,世以儒雅为业,徧在书记。”

⒉ 指书牍。

《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许皇后》:“废后因孊私赂遗长,数通书记相报谢。”
《后汉书·列女传·皇甫规妻》:“妻善属文,能草书,时为规答书记,众人怪其工。”
宋曾巩《福州回曾侍中状》:“虽有心诚嚮往之勤,而无书记候问之礼。”

⒊ 从事公文、书信工作的人员。

《文选·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谋出股肱,任切书记。”
吕向注:“书记谓文学之士也。”
唐朱庆馀《送韦校书佐灵州幕》诗:“职已为书记,官曾校典坟。”
《醒世恒言·黄秀才徼灵玉马坠》:“但凡幕府军民事冗,要人商议,况一应章奏及书札,亦须要个代笔,必得才智兼全之士,方称其职,厚其礼币,奉为上宾,所以谓之幕宾,又谓之书记。”
清孙枝蔚《留别钱退山》诗:“忽到边城作书记,主人原不重文字。”

⒋ 专指担任抄写工作的人员。

孙犁《秀露集·书的梦》:“后来在北平政府当了一名书记。这个书记,是当时公务人员中最低的职位,专事抄写,是一种雇员。”

⒌ 某些政党和团体的各级组织的负责人。

⒍ 书写;记载。

宋王谠《唐语林·补遗四》:“严遵美 ……其子仕蜀,至閤门使,曾为一僧致紫袈裟。僧来感谢之,书记所谢之语于掌中,方属炎天,手汗模糊,文字莫辨。”
宋陈鹄《耆旧续闻》卷三:“晁无咎閒居济州金乡,葺东皋归去来园,楼观堂亭,位置极萧洒,尽用陶语名目之,自画为大图,书记其上。”

国语词典

书籍。

网络解释

书记 (职务)

书记(英语:Secretary)原指负责文件纪录或负责缮写的人员,但在一些政党和政党型社团中,是主持日常事务的领导人。社会主义政党的最高领导人一般称“总书记”或“第一书记”。而书记则指省委书记、市委书记、区委书记、镇委书记等。在社会主义政党和组织中,由书记组成的党委员会(党委)、书记处的最高负责人,一般称为“第一书记”,在“第一书记”下面的书记成员一般还分设第二书记、第三书记、常务书记、书记、候补书记、副书记等。在中国,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中国共青团、中华全国总工会、全国妇女联合会等全国性社团的全国委员会都设有书记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共青团的地方委员会设有书记和副书记职务。而中国共产党的部分职务称为书记,是中国共产党于1921年成立初时翻译苏联共产党的“书记”(俄语:дьяк)而来,另当时职位最低的“书记”一词,也可显示为民做事、不作官僚的决心。于俄国历史上,14至17世纪国家机关主事的官员亦称“书记”(俄语:дьяк)。

书记 (汉语词语)

书记,汉语词汇,拼音是shū jì,有政党各级组织的主要负责人;书籍、书牍等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