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 词语

汉语词语拼音 汉语解释

法曲
拼音: fǎ qǔ

注音: ㄈㄚˇ ㄑㄨ

词性:

结构: 其他

fa拼音的词语 qu拼音的词语

词语解释

一种古代乐曲。东晋南北朝称作法乐。因其用于佛教法会而得名。原为含有外来音乐成分的西域各族音乐﹐后与汉族的清商乐结合﹐并逐渐成为隋朝的法曲。其乐器有铙钹﹑钟﹑磬﹑幢箫﹑琵琶。至唐朝又搀杂道曲而发展至极盛阶段。著名的曲子有《赤白桃李花》﹑《霓裳羽衣》等。

引证解释

⒈ 一种古代乐曲。 东晋南北朝称作法乐。因其用于佛教法会而得名。原为含有外来音乐成分的西域各族音乐,后与汉族的清商乐结合,并逐渐成为隋朝的法曲。其乐器有铙钹、钟、磬、幢箫、琵琶。至唐朝又搀杂道曲而发展至极盛阶段。著名的曲子有《赤白桃李花》、《霓裳羽衣》等。参见《新唐书·礼乐志十二》。

唐白居易《江南遇天宝乐叟》诗:“能弹琵琶和法曲,多在华清随至尊。”
清洪昇《长生殿·闻乐》:“好凭一枕游仙梦,暗授千秋法曲音。”
吴梅《读吴梅村<秣陵春>乐府》诗:“法曲凄凉谁按拍,不堪流涕説兴衰。”

国语词典

佛教或道教法会时所奏的乐曲。最早见于东晋的《法显传》。原为西域各族民乐,传入中国与清商乐结合,形成隋代的法曲。

网络解释

法曲

法曲:法曲是歌舞大曲中的一部分,也是隋唐宫廷燕乐中的一种重要形式。至隋称为法曲。主要特点是在它的曲调和所用乐器方面,接近汉族的清乐系统,比较优雅一些,因此也称为清雅大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