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 词语

汉语词语拼音 汉语解释

鷩衣
拼音: bì yī

注音: ㄅ一ˋ 一

词性:

结构: 其他

bi拼音的词语 yi拼音的词语

词语解释

古代帝王享先公及飨射所用之服。亦为侯伯命服。以鷩等七章为画饰,故称。其制始于周,后世因之。北周皇后受献茧时亦服此衣,唐代为二品官服,宋以后废。

引证解释

⒈ 古代帝王享先公及飨射所用之服。亦为侯伯命服。以鷩等七章为画饰,故称。其制始于周,后世因之。 北周皇后受献茧时亦服此衣, 唐代为二品官服, 宋以后废。参见“鷩冕”。

《隋书·礼仪志六》:“﹝后周﹞皇后衣十二等……祭羣小祀,受献茧,则服鷩衣。”
清凤韶《凤氏经说·终南》:“侯伯七章者,曰鷩衣。衣画华虫、火,宗彝,裳绣藻、粉米、黼、黻。鷩,雉也,即华虫。七章之衣始华虫,故曰鷩衣。”

国语词典

网络解释

鷩衣

帝王享先公及飨射所用之服,又为侯伯命服,有华虫以下七章。华虫为雉、鷩、山雉。见《释名·释首饰》,取章首为义。鷩衣之冕七旒,谓之“鷩冕”。见《周礼·司服》引郑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