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 词语

汉语词语拼音 汉语解释

不即不离
拼音: bú jí bú lí

注音: ㄅㄨˋ ㄐ一ˊ ㄅㄨˋ ㄌ一ˊ

词性: 形容词

结构: 其他

bu拼音的词语 ji拼音的词语 bu拼音的词语 li拼音的词语

词语解释

不即不离bùjí-bùlí

[keep sb.at a respectful distance] 佛教用语,不接近亦不远离(指人际关系)

引证解释

⒈ 佛教语。谓诸法相状虽异而性体则一。

《圆觉经》卷上:“不即不离,无缚无脱。始知众生本来成佛,生死涅槃犹如昨梦。”
唐窥基《成唯识论述记》卷七:“但法生时,缘起力大,即一体上,有二影生,更互相望,不即不离。”
宋苏轼《周文炳瓢砚铭》:“不即不离,孰曰非道人之利器。”

⒉ 形容既不亲近,也不疏远。

《儿女英雄传》第二九回:“到了夫妻之间便合他论房幃资格,自己居右,处得来天然合拍,不即不离。”
黄远庸《政海之一勺》之一:“国民党之对袁,内部不知如何,而表面确止在不即不离之间。”

国语词典

佛教用语。谓众生和佛的关系,既不是等同,也不是两个个别体。《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不即不离,无缚无脱。」后多比喻对人的态度,既不亲近,也不疏远。如:「她不即不离的态度,让他苦恼万分。」

网络解释

不即不离

不即不离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bù jí bù lí,意思是指对别人的关系或态度有距离,既不太亲近,又不太疏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