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 词语

汉语词语拼音 汉语解释

空城计
拼音: kōng chéng jì

注音: ㄎㄨㄥ ㄔㄥˊ ㄐ一ˋ

词性:

结构: 其他

kong拼音的词语 cheng拼音的词语 ji拼音的词语

词语解释

空城计kōngchéngjì

[empty-city stratagem] 典出《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在街亭失守后,司马懿进军诸葛亮大帐所在地西城,诸葛亮兵力单薄,用疑兵之计大开城门,派人洒扫街道,司马懿疑有伏兵,引军后退。现比喻掩盖自己力量的不足,以使对方迷惑或后退,有时也有贬义

引证解释

⒈ 在敌众我寡情况下,缺乏兵备而故意示人以不设兵备,造成敌方错觉,从而惊退敌军之事,史书多有记载。但不限于守城。 明罗贯中据郭冲《条诸葛亮五事》(按系民间传说)中之第三事,渲染而成《三国演义》第九五回。其情节为街亭失守, 司马懿大军直逼西城,诸葛亮无兵御敌,却大开城门,并在城楼抚琴, 司马懿疑有埋伏,遂退兵。后以“空城计”泛指掩饰自己力量空虚、迷惑对方的策略。

郭沫若《反正前后》第一篇七:“大堂上面那里有甚么机关枪呢?比诸葛亮的‘空城计’还要空得厉害的,是老卒残兵的影子都不见一个。”
茅盾《子夜》十六:“周仲伟像‘空城计’里的诸葛亮似的笑退了那八个代表。”

国语词典

戏曲剧目。三国故事戏。叙述诸葛亮镇守西城,在得知街亭失守及司马懿将率军攻西城的消息,城中无兵可迎敌,于是诸葛亮沉著镇定,设空城计,命人将城门打开,而自己在城楼上抚琴饮酒。司马懿等人见状,疑有埋伏,引兵而退的故事。今多用以比喻毫无实力、虚张声势吓人。

如:「我的肚子早唱空城计了。」

网络解释

空城计 (三十六计之一)

民间最有名的空城计故事取自《三国演义》,作者根据三国志裴松之注“郭冲三事”改编的一段故事。后被用于三十六计,意指虚虚实实,兵无常势。虚而示虚的疑兵之计,是一种疑中生疑的心理战,多用于己弱而敌强的情况。历史上也确有一些运用此计成功的例子,如张守圭守瓜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