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诗人介绍

诗词工具全集 查诗词 查诗人

王恕 wáng shù

王恕,字道原(《舆地纪胜》卷五七)。孝宗乾道六年(一一七○)知瑞安(清乾隆《瑞安县志》卷四)。淳熙十五年(一一八八),为郴州通判(明万历《郴州志》卷二)。今录诗二首。
  • 本名: 王恕
  • 别称: 王端毅
  • 字号: 字宗贯号介庵,晚号石渠
  • 所处时代: 宋代
  • 民族族群: 汉族
  • 出生地: 三原
  • 出生时间: 约1416年年
  • 去世时间: 约1508年年
  • 主要作品: 句,诗二首,诗二首
  • 祖籍:
  • 关于王恕的介绍

    人物生平

    人物评价

    理学思想

    关学大概宗薛,而王氏之三原学派又属其别派。其学大抵推之事为之际,重在自得,不尚空谈,并注重气节。王氏认为,古之学者皆以言行为学,故无求饱求安者,志在敏事慎言;就有道而正之,正其所言、所行之是非,是者行之,非者改之。将学与行紧密结合为一体。在自然观方面,王怒倾向于有神论、泛神论,谓“鬼神之谓德”能生长万物,福善祸淫,其感无以复加。鬼神视而弗见,听而弗闻,无形无声,但其以物为体,无物不有,如门有门神,灶有灶神,木主为鬼神之所栖。鬼神有感必应,故使人敬畏而致祭祀。但他又指出,所谓对鬼神祭之“如在”,“言非实有也”,其言前后矛盾。关于心性问题,王怒认为,性乃天之所命,人之所受,性即天理之流行,因而性是善的,顺理而善者为性之本,不顺理而恶者非性之本。他不同意“已然之迹便是性”的说法,认为已然之迹已经有善有恶,故不能称为性。王氏言性,似乎排除了“气质之性”,而将其归结为纯善的天理之性。 他认为性之理“甚微”,故当“尽心而穷究之”。“尽心”在“知性”之前,为“知性”的途径,所以他提出朱熹《四书集注》言“知性乃能尽心”为“不无颠倒”。关于“天理”、“人欲”关系,王怒持对立论,认为天理人欲相为消长,有天理即无人欲,有人欲即无天理。在经济思想方面,王怨批驳了企图恢复井田制的主张,认为井田之法令不可行。王怨于儒家经典及传注,每有新解。认为《论语》、《子罕》篇颜渊唱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系颜渊“言己不定见,非圣道之有高坚前后也”。谓朱熹《四书集注》以为系颜渊深知孔子之道无穷尽、无方体而叹之为“非是”。认为《春秋》系孔子根据左丘明所作鲁史而撰写,非左丘明据孔子所修《春秋》而作传。

    个人著作

    《王端毅公奏议》15卷、《历代名臣谏议录》124卷、《玩易意见》2卷、《介庵秦稿》等,年八十四时著《石渠意见》4卷、年八十六时著《拾遗》二卷、年八十八时著《补阙》二卷。

    家庭成员

    王恕有五个儿子、十三个孙子,大多德才兼备,官位显赫。 王恕的小儿子王承裕,字天宇,官至南京户部尚书,卒赠太子少保,谥康僖。著有《太极动静图说》。

    文献记载

    《明史·卷一百八十二·列传第七十》 《名山藏·卷六十七》 《玉堂丛语》 《国朝献徵录》

    墓葬

    王恕墓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城关镇从仁堡村,在1991年8月被公布为县(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学形象

    蔡东藩《明史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