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古诗诗词

诗词工具全集 查诗词 查诗人

完善 生成钢笔字帖

触龙说赵太后

zhàotàihòuxīnyòngshì
qíngōngzhī
zhàoshìqiújiù
yuē
chángānjūnwéizhì
bīngnǎichū
tàihòukěn
chénqiángjiàn
tàihòumíngwèizuǒyòu
yǒuyánlíngchángānjūnwéizhìzhě
lǎotuòmiàn
zuǒshīchùlóngyányuànjiàntàihòu
tàihòushèngérzhī
ér
zhìérxiè
yuē
lǎochénbìng
zēngnéngzǒu
jiànjiǔ
qièshù
érkǒngtàihòuzhīyǒusuǒqiè
yuànwàngjiàntàihòu
tàihòuyuē
lǎoshìniǎnérháng
yuē
shíyǐnshuāi
yuē
shìzhōuěr
yuē
lǎochénjīnzhěshūshí
nǎiqiáng
sān
shǎoshí
shēn
tàihòuyuē
lǎonéng
tàihòuzhīshǎojiě
zuǒshīgōngyuē
lǎochénjiànshū
zuìshǎo
xiāo
érchénshuāi
qièàiliánzhī
yuànlínghēizhīshù
wèiwánggōng
méiwén
tàihòuyuē
jìngnuò
nián
duìyuē
shísuì
suīshǎo
yuànwèitiángōuértuōzhī
tàihòuyuē
zhàngàiliánshǎo
duìyuē
shènrén
tàihòuxiàoyuē
rénshèn
duìyuē
lǎochénqièwéiǎozhīàiyànhòuxiánchángānjūn
yuē
jūnguò
ruòchángānjūnzhīshèn
zuǒshīgōngyuē
zhīài
wéizhīshēnyuǎn
ǎozhīsòngyànhòu
chízhǒng
wéizhī
niànbēiyuǎn
āizhī
háng
fēi
zhùzhī
zhùyuē
shǐ使fǎn
fēijiǔcháng
yǒusūnxiāngwéiwángzāi
tàihòuyuē
rán
zuǒshīgōngyuē
jīnsānshìqián
zhìzhàozhīwéizhào
zhàowángzhīsūnhóuzhě
yǒuzàizhě
yuē
yǒu
yuē
wēizhào
zhūhóuyǒuzàizhě
yuē
lǎowén
jìnzhěhuòshēn
yuǎnzhěsūn
rénzhǔzhīsūnshànzāi
wèizūnérgōng
fènghòuérláo
érxiézhòngduō
jīnǎozūnchángānjūnzhīwèi
érfēngzhīgāozhī
duōzhīzhòng
érjīnlíngyǒugōngguó
dànshānlíngbēng
chángānjūntuōzhào
lǎochénǎowéichángānjūnduǎn
wéiàiruòyànhòu
tàihòuyuē
nuò
jūnzhīsuǒshǐ使zhī
shìwéichángānjūnyuēchēbǎichéng
zhì
bīngnǎichū
wénzhīyuē
rénzhǔzhīròuzhīqīn
yóunéngshìgōngzhīzūnláozhīfèng
érshǒujīnzhīzhòng
érkuàngrénchén

触龙说赵太后 译文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赵太后刚刚掌权,秦国就加紧进攻赵国。赵太后向齐国求救。齐国说:“一定要用长安君作为人质,才出兵。”赵太后不同意,大臣们极力劝谏。太后明白地对身边近臣说:“有再说让长安君为人质的,我一定朝他脸上吐唾沫!”

左师触龙言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恃粥耳。”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和于身。”太后曰:“老妇不能。”太后之色少解。左师触龙对太后侍臣说,希望拜见太后。太后怒气冲冲地等着他。触龙走入殿内就用快走的姿势慢慢地走着小步,到了太后面前道歉说:“老臣的脚有毛病,不能快走,很长时间没能来拜见您了。我私下原谅了自己,但是又怕太后的贵体有什么不适,所以想来看望您。”说:“我也是脚有毛病全靠坐车走动。”触龙说:“您每天的饮食该不会减少吧?”太后说:“就喝点粥罢了。”触龙说:“老臣近来特别不想吃东西,还是强迫自己走走,每天走三四里,稍微增加了点食欲,身体也舒适些了。”太后说:“我做不到像您那样。”太后的脸色稍微和缓了些。

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没死以闻。”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太后笑曰:“妇人异甚。”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左师公说:“犬子舒祺,年龄最小,不成器;可是臣已衰老,私心又疼爱他,希望您能让他补充黑衣卫士的人数,来保卫王宫。我冒着死罪来禀告太后!”太后说:“答应您!年龄多大了?”触龙回答:“十五岁了。虽然还小,但想趁我未死之前来托付给您。”太后说:“男人也疼爱小儿子吗?”触龙回答:“比妇人爱得厉害些。”太后笑着说:“妇人更厉害。”触龙回答:“老臣认为您疼爱燕后超过爱长安君。”太后说:“您错了,不像疼爱长安君那样厉害。”左师公说:“父母爱子女,就要为他们考虑得长远些。您送燕后出嫁时,她上了车还握着她的脚后跟为她哭泣,惦念、伤心她的远嫁,这也够伤心的了。送走以后,不是不想念她了;但每逢祭祀您一定为她祈祷,祈祷说:‘千万不要被赶回来啊’这难道不是从长远考虑,希望她有子孙相继为王吗?”太后说:“是这样。”

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曰:“无有。”曰:“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曰:“老妇不闻也。”“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左师公说:“从现在算起往上推三代,一直到赵氏建立赵国的时候,赵王的子孙凡被封侯的,他们的子孙还有能继承爵位的吗?”太后说:“没有。”触龙又问:“不仅是赵国,其他诸侯国君的被封侯的子孙的后继人有还在的吗?”太后说:“我没有听说过。”触龙说:“他们当中祸患来得早的就会降临到自己头上,祸患来得晚的就降临到子孙头上。难道国君的子孙就一定不好吗?根本的原因是他们地位高贵却没有功,俸禄优厚却没有劳,而且拥有的贵重宝器太多了啊!现在您把长安君的地位提的很高,并且把肥沃的土地封给他,还给他很多贵重的宝器,却不趁现在让他有功于国,一旦您百年之后,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立身呢?老臣认为您为长安君考虑得太短浅,所以认为您对长安君的爱不如燕后。”太后说:“您说得对。任凭您指派他吧!”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于是为长安君备车一百乘,到齐国去作人质。齐国才出兵。

子义闻之曰:“人主之子也、骨肉之亲也,犹不能恃无功之尊、无劳之奉,而守金玉之重也,而况人臣乎。” 子义听到这事说:“国君的孩子,可算是国君的亲骨肉了,尚且还不能凭靠无功的尊位、没有劳绩的俸禄来守住金玉宝器,更何况是人臣呢!”

赵太后刚刚掌权,秦国就加紧进攻赵国。赵太后向齐国求救。齐国说:“一定要用长安君作为人质,才出兵。”赵太后不同意,大臣们极力劝谏。太后明白地对身边近臣说:“有再说让长安君为人质的,我一定朝他脸上吐唾沫!” 左师触龙对太后侍臣说,希望拜见太后。太后怒气冲冲地等着他。触龙走入殿内就用快走的姿势慢慢地走着小步,到了太后面前道歉说:“老臣的脚有毛病,不能快走,很长时间没能来拜见您了。我私下原谅了自己,但是又怕太后的贵体有什么不适,所以想来看望您。”说:“我也是脚有毛病全靠坐车走动。”触龙说:“您每天的饮食该不会减少吧?”太后说:“就喝点粥罢了。”触龙说:“老臣近来特别不想吃东西,还是强迫自己走走,每天走三四里,稍微增加了点食欲,身体也舒适些了。”太后说:“我做不到像您那样。”太后的脸色稍微和缓了些。 左师公说:“犬子舒祺,年龄最小,不成器;可是臣已衰老,私心又疼爱他,希望您能让他补充黑衣卫士的人数,来保卫王宫。我冒着死罪来禀告太后!”太后说:“答应您!年龄多大了?”触龙回答:“十五岁了。虽然还小,但想趁我未死之前来托付给您。”太后说:“男人也疼爱小儿子吗?”触龙回答:“比妇人爱得厉害些。”太后笑着说:“妇人更厉害。”触龙回答:“老臣认为您疼爱燕后超过爱长安君。”太后说:“您错了,不像疼爱长安君那样厉害。”左师公说:“父母爱子女,就要为他们考虑得长远些。您送燕后出嫁时,她上了车还握着她的脚后跟为她哭泣,惦念、伤心她的远嫁,这也够伤心的了。送走以后,不是不想念她了;但每逢祭祀您一定为她祈祷,祈祷说:‘千万不要被赶回来啊’这难道不是从长远考虑,希望她有子孙相继为王吗?”太后说:“是这样。” 左师公说:“从现在算起往上推三代,一直到赵氏建立赵国的时候,赵王的子孙凡被封侯的,他们的子孙还有能继承爵位的吗?”太后说:“没有。”触龙又问:“不仅是赵国,其他诸侯国君的被封侯的子孙的后继人有还在的吗?”太后说:“我没有听说过。”触龙说:“他们当中祸患来得早的就会降临到自己头上,祸患来得晚的就降临到子孙头上。难道国君的子孙就一定不好吗?根本的原因是他们地位高贵却没有功,俸禄优厚却没有劳,而且拥有的贵重宝器太多了啊!现在您把长安君的地位提的很高,并且把肥沃的土地封给他,还给他很多贵重的宝器,却不趁现在让他有功于国,一旦您百年之后,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立身呢?老臣认为您为长安君考虑得太短浅,所以认为您对长安君的爱不如燕后。”太后说:“您说得对。任凭您指派他吧!” 于是为长安君备车一百乘,到齐国去作人质。齐国才出兵。 子义听到这事说:“国君的孩子,可算是国君的亲骨肉了,尚且还不能凭靠无功的尊位、没有劳绩的俸禄来守住金玉宝器,更何况是人臣呢!”

触龙说赵太后 注解

1
太后:帝王的母亲,这里指赵孝成王的母亲赵威后。
2
新用事:刚刚掌权。用事,指当权,掌管国事。
3
急:加紧。
4
求救于齐:向齐国求救。于,向,介词。
5
必:一定。
6
长安君:赵威后的小儿子,封于赵国的长安,封号为长安君。
7
质:人质。古代两国交往,各派世子或宗室子弟留居对方作为保证,叫“质”或“质子”。
8
强:竭力,极力。
9
谏:古代臣对君、下对上的直言规劝。
10
明:明白地。
11
左右:指赵威后身边的侍臣。
12
复言:再说。
13
令:让,使。
14
唾其面:朝他脸上吐唾沫。
15
左师:春秋战国时,宋、赵等国官制有左师、右师,为掌实权的执政官。
16
言:说,是“言于左右”的省略,“左右”承前省。“言于左右”是“对太后的侍臣说”。
17
见:谒见,拜见。
18
盛气:怒气冲冲。
19
揖:应为“胥”。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触龙见赵太后章》和《史记·赵世家》均作“胥”。胥,通“须”,等待。
20
入:进入殿内。
21
徐趋:用快走的姿势,慢步向前走。徐,慢慢地。趋,小步快走。古礼规定,臣见君一定要快步往前走,否则便是失礼。触龙因年老病足,不能快走,又要做出“趋”的姿势,只好“徐趋”。
22
自谢:主动请罪。谢,道歉。
23
病足:脚有毛病。病,有病,动词。
24
曾:竟,副词。
25
疾:快。
26
不得:不能。
27
见:指拜见太后。
28
窃:私下,私意,表谦敬的副词。
29
自恕:原谅自己。恕,宽恕,原谅。
30
玉体:贵体,敬词。古人重玉,所以用玉来比喻太后的身体。后来,玉体一词,常被用来形容美女的体态。
31
郄:同“隙”,空隙,引申为毛病。是具有名词性的“所”字结构,作“有”的宾语。
32
望见:这是一种表敬的说法,意思是不敢走得太近,只能在远处望望。
33
恃:依靠,凭借。
34
辇:古代用两人拉的车子,秦汉以后特指皇帝坐的车子。
35
日:每日,时间名词作状语。
36
得无:副词性固定结构,与语气词“乎”相呼应,表示带有揣测性语气的问话,可译为为“该不会吧”。
37
衰:减少。
38
今者:近来。者,助词,附于时间词后,使时间词由单音词变成复音词,并起提顿作用。
39
殊:很,特别,副词。
40
强步:勉强散散步。步,散步,步行,动词。
41
日:每天(步行)。
42
少:稍微,略微,副词。
43
益:增加,动词。
44
耆食:喜爱吃的食物。
45
和:和谐,这里是舒适的意思。
46
色:脸色,指赵太后的怒色。
47
少解:稍微不和缓了些。
48
公:对人的尊称。
49
贱息:卑贱的儿子。这是对别人谦称自己的儿子,与现在说的“犬子”“贱子”意同。儿子。触龙幼子的名字。
50
少:年幼。
51
不肖:原意是不像先辈(那样贤明),后来泛指儿子不成材、不成器。像,似。
52
怜:怜爱。文言里的“爱”和“怜”在亲爱的意义上是同义词。
53
令:让(他)。“令”后省略兼语“之”,指舒祺。
54
得:能够。
55
黑衣:指卫士,王宫卫士穿黑衣,所以用“黑农”借代卫士。
56
以:来,连词。
57
没死:冒着死罪。
58
闻:使上级知道,使动用法。这里可译为“请求”。
59
敬:表示客气的副词。
60
诺:表示答应的意思。意为“答应”,是应答之词。
61
几何:多少。
62
愿:希望。
63
及:趁。
64
填沟壑:指死后无人埋葬,尸体丢在山沟里。这是对自己死亡的谦虚说法。山沟。
65
托之:把他托付给(您)。
66
丈夫:古代对成年男子的通称。
67
甚:厉害,形容词。
68
于:比,介词。
69
异甚:特别厉害。
70
以为:认为。
71
媪:刘老年妇女的尊称,同今之“老太太”。
72
燕后:赵太后的女儿,嫁给燕王为后。
73
贤于:胜过。
74
君:您,对人的尊称。
75
过:错。
76
之甚:那样厉害。
77
子:这里泛指子女。
78
为:替,介词。
79
计:打算,考虑。
80
深远:长远,作动词“计”的补语。
81
持:握持。
82
踵:脚后跟。燕后上了车,赵太后在车下还要握着她的脚后跟,舍不得她离去。
83
为之:为她。
84
泣:小声哭。
85
念悲:惦念并伤心。
86
远:远去,形容词用如动词。
87
非弗:不是不,都是副词。
88
必:一定,副词。
89
祝之:为她祈祷。
90
祝:向神祈祷。
91
使:让(她)。
92
反:同“返”。古代诸侯的女儿嫁到别国,只有在被废或亡国的情况下,才能返回本国。所以赵太后为燕后祈祷,一定别让她回来。
93
计久长:打算得长远。
94
有子孙:(希望燕后)有子孙。
95
今三世:从现在算起上推三代。现在第一代是赵孝成王,上推第二代是他的父亲赵惠文王,上推第三代是他的祖父赵武灵王。“三世以前”当指他的曾祖父赵肃侯(前—前)。
96
赵之为赵:赵氏家族建立赵国(的时候)。前“赵”指赵氏家族。后“赵”指赵国。之,助词,变主谓句为词组,作状语。
97
侯者:被封为侯的人。侯,封侯,活用为动词。
98
继:活用为名词,继承人。
99
在者:在侯位的人。
100
微独:不仅,不但。微,不,否定副词。独,仅,副词。
101
此:这,指代上面说的三世以前封侯的、他们的子孙没有继承侯位的这件事。
102
身:指“侯者”自身。远者及其子孙,“及”前竹略“祸”字。
103
人主:国君,诸侯。
104
则:就,连词。
105
善:好。
106
位:地位。
107
劳:功劳。
108
封:古代帝王或诸侯把土地分给子孙或臣下作为他的食邑或领地。
109
膏腴:比喻土地肥沃。汕脂。腹下的肥肉。“以膏腴之地”是介词结构,在这里是补语。译成现代汉语时,要移到“封之”之前作状语,按“以膏腴之地封之”翻译。
110
及今:趁现在(您在世)。
111
令:是“令(之)的省略,让(他)。
112
山陵崩:古代用以比喻国君或王后的死,表明他们的死不同寻常,犹如山陵崩塌,这是一种委婉的说法。这里指赵太后去世。
113
何以:疑问代词。
114
以:介词。凭什么,介词宾语前置。寄托自己。
115
以:认为,动词。
116
为:替,介词。考虑得太短浅。
117
不若:不如。
118
诺:应答之词,表示同意,可译“对”。
119
恣:任凭。
120
使之:支使他,派遣他。
121
约车:套车。捆缚,套。
122
乘:量词,古代一车四马叫“乘”。质于齐。
123
质:作人质,名词活用为动词。
124
子义:赵国贤人。
125
犹:还。
126
尊:用作名词。指尊高的地位。

触龙说赵太后 赏析

《触龙说赵太后》出自《战国策*赵策四》,《史记》将此文系于《赵世家》孝成王元年(当周赧王五十年、齐襄王十九年)。后世学者对此定位无异议,因为只有这个时间才有可能出现赵太后新用事的情况。对于《触》文,后世也并非没有争议,遗憾的是,其争议的着眼点多半集中在左师官职、太后年龄及身份方面,而对整个事件的发生可能丝毫没有触及。笔者以为,事件的焦点,好赵送长安君入质于齐、以乞齐援、解秦攻之事,并不符合齐赵两国当时的实际关系。首先,齐赵两国于事件发生时势同敌国。齐与赵为邻,两国间龃龉甚多。在五国破齐前几年,齐与赵已连年交兵而且都是赵居主动地位(参见《史记*赵世家》惠文王十二、十三年)。五国破齐,又以赵的作用最重要。燕的最初盟友就是赵。据乐毅《报燕王书》,乐毅为燕昭王献策曰:“与天下图之(齐),莫若结赵。------赵若许而约四国攻之,齐可大破也。”乐毅出使赵国,赵国拜乐毅为相国,并代燕联秦伐齐,终于大破齐国(参见《乐毅列传》)。甚至在齐襄王复国后,赵还有三次伐齐举动,分别为赵惠文王二十三年(当齐襄王八年,参见《廉颇蔺相如列传》)、二十五年(当齐襄王十年)、二十八年(当齐襄王十三年,参见《赵世家》)。前两役均以齐失地而告终。此外,襄王复国前,赵取之于齐的灵丘、麦丘、昔阳数地,未闻还之于齐。事实上也不可能归还。七年后,秦围邯郸,赵为乞楚援,将灵丘授封楚相春申君,即为明证。由此可见,齐赵不仅结怨颇深,而且还有土地纠葛。在此背景下,若赵受秦攻,乞援于齐已属可疑;在齐仅提出长安君入质的要求而不及其地,更令人不解。其次,齐国保守消极的国际立场决定了其不可能涉足于国际纠纷。《触》文的最终结局是,长安君入齐,齐兵乃出。此事不见于《田齐世家》。《田齐世家》自齐湣王之后事迹甚少。如能确认发生过这件值得称道的事情,司马迁不会漏过不书。自五国破齐后,齐便一蹶不振。齐襄王复国后,齐也绝少介入列国事务。如果在这段时间齐与列国有什么瓜葛,齐也都是居于被动挨打的境地,实在卑弱得很。如果齐出兵援赵,当可视为一强悍之举。但是,即便齐国君臣表现出无心乘人之危索还失地的大度,他们也必须会考虑援赵的灾难性后果,从而不敢轻举妄动。齐对秦素有畏惧之心,而秦也确实能对齐造成直接伤害。原秦相穰侯的封地陶就与齐为邻,齐襄王十四年,秦取齐纲、寿的战役就是直接从陶发动的。一旦齐与秦进入战争状态,原先从齐铩羽而归的燕或将再度攻齐,刘没有力量两线作战。此外,齐襄王即死于此年。《资治通鉴》将《触》文放置于齐襄王死前,其实这种判定是很难下的。如援赵发生在襄王生前,襄王也该是病入膏肓之人,以他的为人,不当在临终之前突然变得强悍起来。如发生在襄王病逝之后,齐国君臣忙于治丧,也不会有心情援赵。襄王之子齐王建继承了其父不介入国际纠纷的治国方略,在被秦灭之前的44年中始终没对列国予以任何军事支持。那么,齐王建也不太可能于守丧期间去援助赵国。所以,齐襄王复国后的卑弱国势及其国际行事准则,决定了齐不会出援任何国家,遑论与其有深仇大恨的赵国。最后,齐人田单的归属进一步恶化了齐赵关系。据《田单列传》田单为齐效力的事迹截止于驱燕复国。之后,田单在齐便无所事事,其原因或许是他受到襄王的猜忌(参见《战国策*齐策六》)。否则,赵断不至于肆无忌惮地屡屡掠地于齐。以田单之才具,立身于不想有所作为的齐襄王之朝,一定寂寞得很。如田单欲有所为。唯一的出路就是离开齐到他国发展。按钱穆先生《先秦诸子系年》的划分,田单所处时代正值秦赵争强阶段。赵与齐为邻,田单去赵很方便。田单于赵孝成王元年将赵师攻燕,翌年,赵拜田单为相。或许会有人将田单相赵与乐毅为赵相国之事相提并论,视作为齐援赵之佐证。其实田乐二人相赵的背景大不相同。赵拜乐毅为相是其图霸东方的重要步骤。齐破后,赵即为东方第一强国。赵拜田单为相时,赵在东方的地位已十分稳固,兼之赵国将材济济,廉颇、蔺相如、赵奢均健在,无须从他国引进将材,亦没有更大的图谋。田单拜相的唯一解释是其来赵日久,或多有建树。否则,拜田单为赵相有挖齐墙角的嫌疑。如果田单因在齐受猜忌而为赵所用,齐对赵的怨恨只会更进一层。另外,乐毅失势于燕,也投奔赵并受重用一事,对齐的刺激也相当可观。此两事迭加,将增大齐不援赵的决断。除了齐赵关系不利于《触》文涉及之史实外,秦国当时的战略目标也与事件相左。秦于此时期的战略打击对象是韩国(参见《范雎蔡泽列传》、《秦本纪》、《白起王翦列传》)。赵国是当时第二军事强国,前不久有独力胜秦之纪录,秦不能以一次打击将赵击灭,赵是否有必要求援当属疑问。总之,综合齐赵关系及当时的国际争斗格局,《触龙说赵太后》所涉史实于情势不合,缺乏可信性,完全可以断其为伪。

触龙说赵太后 的介绍